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草头王 > 第四百七十三章传檄而定的代价!

两淮的战事虽然很快结束,但战前准备时间却是拖了老长。

      五十万明军齐聚两淮,数月间,两淮地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不少两淮百姓,家中早已没有了余粮。

      若不是两淮向来富庶,民间蕴藏的财富颇为丰富,说不定都要出现人相食的悲惨局面。

      汉军在结束两淮战事之后,给两淮百姓分发救济粮的行为,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准备卖儿卖女的人家。

      吴秀才毕竟是秀才,和普通人比起来,算是家底殷实的,家里的生活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不至于卖儿卖女。

      只不过家中存粮也不多了,再加上吴秀才现在在为汉军做事,便也领到了这么一份救济粮。

      量不多,也就二十斤,还都是陈粮杂粮。

      但对于很多穷苦人家来说,也足够救命了。

      熬粥熬的稀点,再掺点树皮野菜,这二十斤杂粮,够一家五口人七八天嚼用。

      当然,也只是饿不死,想要吃饱,光靠救济粮可不够!

      不过,除去发放救济粮外,汉军还一如既往,在两淮开始了以工代赈。

      只要肯跟着汉军干活,大概还是能够养家糊口的。

      反正汉军目前手头并不缺粮食,为了确保两淮当地的民生,开始以工代赈那是应有之意。

      吴秀才也是在淮安城内的情况稳定下来之后,被调去了民政方面。

      由于他投效的早,几乎是淮安城内第一批投效大汉的人。

      再加上其办事得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淮安府衙办事。

      负责管理淮安城外的一处以工代赈的工地,定时定点保证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吴秀才在家休息了一日,便告别了家中的妻儿,前往了淮安城外的施工工地。

      他作为大汉的基层官员,每旬只有一日的假期。

      所以哪怕是施工工地就在淮安城外不远,吴秀才最起码也是九天不能回家了。

      但吴秀才却是乐在其中!

      他作为一个读书人,也是有治国齐家天下平的传统理念的。

      原本在大明,他只是一个秀才,不能做官,理念也只能是理念,而无法真的去实现。

      但现在他已经是大汉的官员了,哪怕现在还只是基层官员,但他前面的晋升道路是被打通的。

      他相信迟早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一国宰辅,辅佐君王,治平天下。

      吴秀才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努力!

      ……

      汉军自淮安出,一路南下。

      于此同时,淮安之战的最终结果,也是迅速传遍了天下。

      五十万明军战败,整整三十万大军丢掉了手中的兵器,脱掉了盔甲,束手就擒,主动投降变成了汉军的战俘。

      大明弘光皇帝,以及朝堂诸勋贵,内阁诸位成员,全部投降做了俘虏!

      这一战,敲响了大明的丧钟!

      在这一战之前,虽然天下人都已经有了要改朝换代了的共识,但谁也没能想到,竟然会这么快!

      五十万明军,一战尽没!

      也太不经事了!

      位于运河下游的扬州,很快便接到了淮安之战最终结果的消息。

      明军的迅速战败,几乎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太快!”

      “败的也太快了!”

      杜家二老爷接过手中的消息,重重的叹了口气道。

      杜家家主却是并不意外,而是开口说道。

      “命人去准备犒军吧!”

      “大汉打完了淮安之战,大军必然南下,横扫整个南国,第一站估计就是我扬州。”

      “去给另外几家传个信儿,叫他们都提前准备接驾吧!”

      杜家家主说罢,挥挥手,管家便出去办了。

      扬州城内外,那些有头有脸的商贾,士绅,在接到消息后,并没有多大的意外。

      所做出的应对,几乎和杜家家主差不多。

      都开始准备接驾,以及提前整治酒菜,准备银两,筹备犒军事宜。

      动作不小,但扬州城内的大明官员却像是集体瞎了眼,明知道这些商贾士绅要做什么,却是没有丝毫要阻止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淮安之战大明战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来,都快把他们给吓尿了。

      慌张失措之下,不少人都升起了不如投降的念头。

      官员都有了投降保命的想法,吃饱了撑的才会去干涉城内的商贾士绅准备迎驾犒军呢!

      非但如此,甚至是已经有扬州城内的官员,和那些商贾士绅掺和到一起,一起商议迎接大汉天子御驾的事宜了。

      想要争取在新朝皇帝哪里,给自己留个好印象……

      正是因为如此,当汉军行军到扬州城外时,扬州城内大小官员,商贾士绅,已经在城外跪的整整齐齐,高高撅起屁股,准备迎驾了。

      刘易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宣布汉军在扬州城外修整一日。

      扬州城内的商贾士绅,派人送出来了大量的鸡鸭酒肉,用于犒赏大军。

      刘易没有拒绝。

      刘易的接受,使得扬州城的商贾士绅松了口气,既然刘易收下了东西,那就说明他们的小命肯定是保住了。

      在大军修整,享受犒军的同时。

      刘易在军营中,接见了主动投降的扬州大小官员,以及城内的商贾士绅代表。

      刘易温言安抚了扬州城大小官员,并且表示他们统统官复原职,职位和品级都不做变动。

      扬州大小官员闻言,在刘易面前表现的极为恭顺,叩首山呼万岁。

      为了保持扬州的社会稳定,保证政权平稳过渡,这是刘易向主动投降的扬州官员做出的妥协。

      刘易却只是微微颔首。

      因为他知道,现在自己面前表现的极为恭顺的这群人里,绝对不乏昏庸害民的贪官污吏。

      如果全部拖出去枪毙掉,会有冤枉的,但如果隔一个杀一个,绝对会有漏网之鱼。

      但是,还是那句话,要算账,也得是在秋后。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

      等大汉鲸吞了整个南方,彻底统一了天下,刘易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手段收拾他们。

      淮安之战后,大汉要统一南方,大概会类似于传檄而定!

      大明立国二百多年,得国最正,肯定会有不少大明朝的死忠份子,会选择为大明殉国死战。

      但绝大多数的明廷官员会选择投降,以保全自己的官职和富贵。

      大汉是受禅立国,算得上是名正言顺,是正正常常的政权更替,而非满清那种的异族政权要灭亡中国。

      不会像历史上的满清一样,遭到多大的抵抗的!

      不过,传檄而定却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https://www.bqduo.com/biquge/74_74567/c62356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