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草头王 > 第五百六十九章辽西走廊官道!

刘文斌是扬州人,家中世代从事商业。

      他此次压货是要去辽东的。

      辽东被朝廷收复之后,百废待兴。

      朝廷为了开发辽东,开始逐渐从北方各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向辽东移民。

      移民到了辽东,也就给辽东带去了市场。

      各种农具,五金都变成了抢手货,他这次去辽东,就是要做生意的。

      新朝对工商采取扶持的态度,商人们做起生意来,能够明显感觉到各种阻碍便少了。

      课卷杂税没了,贪官污吏的刁难没了。

      运送货物路上的税卡也被取消了掉了一大半。

      商人们做起生意来,当然是感觉更加的得心应手。

      刘文斌刚回到客栈,坐下叫上酒席,便看到街面上有一只拖家带口的队伍走过。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开口说道。

      “这是那啥移民的队伍吧!”

      一旁有人点头表示赞同,开口说道。

      “看那拖家带口,锅碗瓢盆的,肯定是移民的队伍。”

      “也不知道现在辽东怎么样了?朝廷有没有把建奴的余孽给剿灭干净。”

      “万一还有建奴余孽在辽东,这些移民可就惨了。”

      “……”

      众人议论纷纷的讨论着,刘文斌却是在这些移民身上看到了商机。

      辽东的冬天天气寒冷,这些移民身上的衣服都不算有多厚实。

      自己如果买上一批棉服运到辽东,应该不缺销路。

      想着这些,刘文斌快速从座位上起身,开口说道。

      “大家伙儿先吃着喝着,我已经把帐付过了,小武和我出去一趟。”

      “好咧东家!”

      小武应了一声。

      其余人见此虽然愣了一下,但也没说什么。

      少两个人吃饭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啊,少人了,那他们就可以多吃点了。

      刘文斌带着小武,直接往北京城里的商贸区而去。

      天黑之前差回到客栈,回来时,他们拉着好几个四轮马车的棉服。

      现在四轮马车已经开始在大汉境内推广。

      因为其装货量大的优点,很容易就被大汉的商人们接受。

      虽然四轮马车的地形适应能力不如两轮马车,但北京城内外基本上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

      所以,城内城外用的基本上都是四轮马车。

      但刘文斌他们是要往辽东去的,出关之后,地形官道如何可就不好说了,所以他们用的是两轮马车。

      这几辆四轮马车是城内卖棉衣的商行的,刘文斌将自己的路引压在了商行,借来的马车拉货。

      他们一行人出城之前,是要将这些四轮马车给还回去的。

      第二日,刘文斌一行人早早的起身,带着人手往山海关的方向走去。

      山海关关墙大开,一行人核验了检查单,迅速往关外而去。

      现在已经是昭武四年的秋天,冬天的辽东太难捱,他们必须要在入冬前返回关内。

      所以,一行人必须得加快行程才可以!

      出了山海关,便是辽西走廊。

      随着满清西迁,辽东的威胁化为乌有,辽西走廊的一系列堡寨要塞几乎被全部拆除。

      并且为了辽东和关内交通便利,大汉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辽西走廊原来的官道,修建成了一条水泥路。

      现在的刘文斌等人就走在这条水泥路上,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地面,望着平坦的官道,一行人都是震惊的。

      平整的水泥路一眼望不到边,路中间还有分割线。

      划分出来了专供行人行走的人行道,马车行走的车行道,奔马行走的马道。

      各自有各自的路,即使是这条官道异常的繁华,也不见丝毫的拥挤。

      道路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休息站。

      专门有人在里面开设客栈酒肆,让行人休息。

      每个休息站都驻扎有数名警卫,专门负责治安工作。

      刘文斌他们这一行的目的地是锦州一带。

      如果他们是要去辽南的话,其实从天津港坐船更省事。

      自山海关到锦州小四百里,他们每日能走四十里,路上花费了十天,一行人才抵达锦州城外。

      锦州这座关宁锦防线上的要塞,现在也变成了一座商业重镇。

      关内来的商人,大多数第一站都是在锦州。

      在锦州卸下关内运来的货物,然后采购一批关外的特产,继续走辽西走廊,返回关内。

      现在的山海关,比起其军事作用来,其实更像是一个收费站。

      因为辽西走廊的那一条水泥路官道,出入关墙都要从山海关走,该缴纳多少赋税,谁也躲不了。

      不会有人因为想要偷税漏税,而故意不走水泥官道的。

      因为路况!

      走水泥官道,路面平整,一天行四五十里完全不是问题。

      并且应有朝廷在休息站驻扎有警卫,所以也不用担心路遇劫匪,安全有保证。

      但是不走水泥官道的话,路况不好的地方,可能一天累死累活,走不出去十里地。

      说不定还会遇上劫匪,到时候别说货了,脑袋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

      再说了,即使没碰到劫匪,万一被大汉税务部的稽查队碰上,那后果更惨。

      现在大汉税务部的战斗力可是爆表的。

      自从成立以来,稽查天下税赋,每年都能抓出一大批偷税漏税的……

      所以,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乖乖的缴税换平安,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

      瓦剌部的固始汗入朝,然后就没能回到草原,被大汉皇帝给封了一个郡王,留在南京了。

      这事情大汉办的是有点不要脸的。

      草原上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暗骂大汉不讲武德。

      但是这都无所谓,大汉的拳头大,那么大汉的话就是真理。

      鞑靼部大部分都被满清带着西迁了,剩下的瓦剌部大小部落,在汉军的北伐大军大举开赴草原之后,都被迫接受了现实。

      汉军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震慑过去,后面的基层官员跟进,统计各部落的人口,牲畜等。

      那些部落的头人知道,被大汉这么一搞,他们的底子也就被汉军给摸清了。

      但也没人敢对大汉的基层官员下黑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草原被大汉摸透。

      原因则是因为,在汉军刚开进草原时,曾经有大汉向草原部落派遣的基层官员在一个部落中遇害。

      死因说不清楚!

      汉军将领却是查都没查,直接下令,事发部落整个部落上下男女老幼皆杀之!

      然后还用他们的人头铸了京观,用以祭奠那个遇害的基层官员。

      再然后,就没人敢对大汉的基层官员下黑手了。

(https://www.bqduo.com/biquge/74_74567/c6625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