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军阀 > 第99章 兵发吴郡

虎牢关治所内。

    经过两日的休整,无论是陆信,还是经历了荥阳一战中,生存下来的三千五百士卒,亦或者赵云、许褚、陈到、高顺诸将,也都一扫连日大战后的疲惫感。

    尤其是朝廷新旨意的宣达,更是让全军上下,再一次找到了主心骨。

    陆信也是精神一震,这封旨意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场及时雨。

    这一道圣旨就像是一座灯塔,让原本还有些迷惘,寻思着究竟要何去何从的陆信,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吴郡虽然地处江东,在这股时代,还处在与山越人杂交的地带。

    甚至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吴郡那就是属于蛮夷之地,物资匮乏,土地贫瘠,一般都是朝廷流放犯人之地。

    然而作为后世之人,陆信却对吴郡充满期待,那可是鱼米之乡,拥有广袤的海上资源,绝对是一块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心中有了计较的陆信,再次召集众将,商讨起了有关南下的事宜。

    “荥阳这一战,我们虽然损失惨重,但这一战也并非没有收获,首先我们打出了名气,打出了我们的军威。”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咱们应该趁此机会,待常山的援军抵达之后,再向洛阳进发,解救陛下与水火之中的。”

    “但是如今马上就要进入隆冬了,咱们的士卒,大部分都还没有棉衣棉裤,根本无法抵御严寒。”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严峻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缺乏辎重补给,现在咱们几万人马,屯兵虎牢,每日消耗巨大,而我们又根本无法得到补充。”

    “现在军中的粮食,那都是荥阳的百姓节衣缩食支援我们的,所以这一仗,我们怎么也无法打下去了。”

    “如今既然陛下下旨,让我南下吴郡讨伐山越,吾身为大汉臣子,自当恪尽职守,所以我决定,率军南下吴郡,不知诸位意见如何?”

    手托着圣旨的陆信,沉声说出了的想法。

    南下吴郡,这对于北方的徐晃、赵云、高顺等人来说,其实都是不小的心里挑战。

    甚至作为豫州出生的中原人氏的许褚、陈到来说,之前也是没有想过的。

    这个时代的吴越之地,比起中原的豫州、以及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乃至冀州来说,那绝对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但出于对陆信的信任,赵云、徐晃、高顺等人都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

    “卑职谨遵陛下圣旨,愿为主公效力。”众将纷纷挺身而起,抱拳行礼道。

    在虎牢关屯兵休整数日,张郃、高览率领的兵马,也一路风尘仆仆的抵达了虎牢关。

    高览、赵云、张郃、陆信兄弟几个,一别经年,再次相见,自是欣喜若狂。

    陆信、赵云二人率队亲自出关三十里迎接高览、张郃。

    “道之,哥哥没有看错你,这两年干出来的大事,哥哥与有荣焉。”兄弟见面张郃,上前就给陆信一拳,笑呵呵的连声赞赏。

    老成的高览则是欣喜的览端详着陆信,点头道:“长高了,成熟了,也更加的俊朗了。”

    “大哥。”在陆信的心里,高览绝对是他这个时代,遇到的第一个亲人,这份生死相依的情义,自是胜过千金。

    “好了,好了,刚夸你成熟了啊。”被陆信紧紧拥抱的高览,苦笑着拍着陆信的后背。

    “大哥,三弟……”赵云也是一脸激动。

    稍作寒暄之下,张郃看着精神面貌良好的陆信、赵云问道:“吾和大哥是不是来迟了?”

    “嗯,战争确实结束了。”陆信点点头,招呼二人上马,率领队伍继续朝着虎牢关进发。

    兄弟几个并辔而行,说起了当下的局势。

    “道之,你要下吴郡?”张郃得知陆信要去吴郡赴任,有些迟疑的道:“你可知道吴郡是什么地方?”

    “三哥放心,吴郡没有你想象的糟糕,我也希望大哥和三哥能够随我一道南下。”

    陆信看向二人,目光多少有些期待。

    “道之放心,这次就算你不说,大哥也是要跟着你的。”高览对于陆信完全是毫无原则的信任。

    “大哥,可嫂子和孩子怎么办?还有军中的这些兄弟,他们是不是愿意跟随我们南下?”张郃一时有些迟疑,在常山担任都尉这些年,家小也都在常山。

    这会突然说要南下安家,张郃一时还真有些无法接受。

    “俊义,家小接去吴郡便是,至于军中的兄弟,愿意走的,道之自然不会亏待他们,不愿意的带回常山便是,哪来那么多顾虑?”

    对于张郃的回答,高览有些不满的看着张郃说道。

    “三哥,此事不急,今晚你好好考虑一下。”陆信则是笑笑,道:“至于安排就按大哥说的办,愿意南下的兄弟,这次跟我一起走,不愿意的原路返回常山。”

    “子龙这次也要回一趟真定,然后去右北平公孙瓒处,回报公孙瓒昔日的人情。”

    “既然二哥有事要离开一阵,三哥自是要留下来帮衬你。”张郃并不是一个寡恩薄义之人,刚才他迟疑,完全是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

    毕竟他现在有家人,而且他的夫人甄道,现在也有了身孕。

    可即便如此,当接到陆信求援时,他毅然而然的踏上了征程。

    “三哥,多谢了。”陆信感动的点点头,道:“不过这一次你还是和子龙一起,先返回常山。”

    “我相信应该有不少士卒,定会故土难离,所以还要劳烦三哥你们带他们回去,然后再带领大嫂和家人,一起南下吴郡。”

    “大哥先随我南下,你们看怎么样?”

    “好,我没有意见。”高览痛快的应道。

    “也好,看来道之确实考虑周全了,那就这样办。”张郃想想这样安排,也是再好不过的。

    张郃、高览带来的常山兵马,最终有七千人选择追随陆信南下。

    剩余的一万三千人马,则是跟着张郃原路撤回了常山。

    在虎牢关内休整了两天,两队人马随即分道撤出了虎牢关。

    这一次赵云也跟随张郃,返回了常山,准备回老家探望兄长,并完成昔日的承诺,前往右北平公孙瓒帐下,报答公孙翊昔日对赵云恩师童渊昔日的一段恩情。

    说实在的,陆信是真舍不得赵云离去的。

    但赵云师命在身,不得不从。

    “主公放心,云此次离去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定会前往吴郡。”赵云何尝愿意离开,但他是一个有原则,重信诺的人。

    既然答应了师傅童渊的事情,他自然要做到。

    同样这一刻,在离别之际,他郑重的向陆信行大礼,做出的承诺,自然也会做到。

    “二哥,此去右北平,万里之遥,一路保重!”

    陆信挽起手,一路送了赵云、张郃二人的队伍十几里,这才怅然而回。

    送走赵云、张郃的队伍。

    陆信随即率领虎牢关内的两万人马,以及高览所部的七千人马,共两万七千人马,踏上拿下的路途。

    由于洛阳、荥阳的两次大战,陆信从董卓手中缴获的战马,共计达到六千一百匹。

    这批战马现在已经抽调出了五千善于骑射的步卒,编制成一支骑兵营。

    原本统领这支骑兵的大将,自然是赵云。

    不过如今赵云暂且离去,陆信自是把这支军队,交给了许褚统率,并为这支骑兵取了一个军号。

    玄甲铁骑军目前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架子,无论是人员装备,还是战斗素质、经验、以及训练都还未真正成军。

    相比起玄甲铁骑的不成熟,徐晃的长驱营,战斗力装备则是完善许多。

    徐晃的长驱营主要是步卒,兵力编制为七千人,核心战斗力就是徐晃帐下的一千身披筒袖铠的重甲士卒。

    其次便是同样刚刚成立的陷阵营。

    统领陷阵营的正是高顺,高顺日前在荥阳城下一战中,率领帐下两千士卒,以血肉之躯,硬是挡住了华雄的铁骑冲阵。

    为陆信率领的主力合围华雄,争取到了时间。

    但同样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两千多名士卒,战后仅剩下七百人。

    高顺的陷阵营,兵力编制是五千人,但同样核心战斗力,正是那仅剩的七百勇士。

    两万七千兵马,在撤出虎牢关前,做出的整编,虽然有些仓促,但却是必要的。

    高览的七千人马,号为常山营,这个很好理解,因为都是常山子弟。

    徐晃的七千人马,号长驱营,则是因为陆信取得,长驱直入徐公明,这可是流传千年的美名。

    许褚的统领的五千铁骑,号玄甲铁骑,同样也寄托了陆信的野望,这支骑兵将会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铁骑。

    高顺的五千人马,号陷阵营。当然是为了表彰高顺,同时也是对高顺奋勇当先,攻无不克的肯定。

    四个军号两万四千人马,剩余的三千人马,编为中军营。

    陆信亲自统率,陈到担任中军都尉,何仪担任中军司马、吕范担任中军主薄、王列担任中军军正官。

    浩浩荡荡的大军,从虎牢关出发,途径陈留各县,再下许褚老家谯县、渡淮河,转道安风侯国休整。

    再从丹阳渡过长江,一路过建业、丹徒方能到达吴郡。

    全程两千里,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陆信撤出虎牢关的第一站便是新郑,之后抵达中牟。

    原本对于中牟知县陈宫,陆信还是颇为期待的,准备这次过中牟,强行也要把他掳走的,可结果当他率军抵达中牟一问,才知道中牟县令根本不叫陈宫。

    显然三国演义中记载陈宫担任中牟县令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

    没有见到陈宫,陆信并没有过于失望,毕竟这个时代,人才济济,总会有慧眼识珠的人才来投奔自己的。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求一张银票!!!

(https://www.bqduo.com/biquge/75_75502/c37511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