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袁家逆子 > 第一百七十三章:究竟是哪一位济世大才!

兖州城内,随着袁谭自白马津派出的那一名快马哨骑回归,将白马津渡口的情况完整带回之后。

    原本因为围城方解,氛围稍显缓和的兖州城内,却是再一次变得骚动不安起来。

    可不是吗,如今才只是中平三年,距离黄巾之乱,也不过才过去多少年头?

    虽然大家都知道眼下兖州大军云集,十万难民虽然唬人,可即便真有个什么万一,十万难民暴动起来。

    二十万大军镇压之下,也翻不了什么天。

    可这事情却不能真的这样做。

    虽然天下诸侯都知道,自己都是嘴上说着我是仁义之师,我攻伐你是来伐无道扫不臣。

    但大家其实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屁股底下站起来都是漫天飞翔。

    可那到底不是没有站起来吗?

    真要是撕破脸皮,连这一层遮羞布都不要的话,结局会怎样,曹操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天下诸侯看了。

    徐州屠城杀是杀痛快了,可然后呢?

    紧跟着兖州大族就直接举旗反了曹操,连他好友张邈和自黄巾起义之后便跟随他的心腹谋臣陈宫都不肯再跟着他干。

    所以,十万难民非但不能杀,还必须要给出一个妥善的安置,哪怕实在给不了安置。

    表面功夫也一定要做足。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兖州的军粮储备,连这点表面功夫做足都是不够用啊!

    “兖州城外现在还有三万兖州本土的饥民在就食,眼下他们还能老老实实呆在城外,就食因为他们知道城中的粮食,够支撑着他们吊命到今年秋种!”

    吕旷咬着牙,指着第一时间建议袁绍开仓放粮,准备接济的审配说道。

    “审治中张嘴就说开仓放粮,行啊,粮食就那么点,你上下嘴皮子一动,直接就把粮食放出去,吃完了怎么办?那可是十万难民!不是一百也不是一千!”

    吕旷头都要大了。

    自从曹操退兵之后,有了之前乌巢教训的袁绍即便重新信任淳于琼,也不敢再委托他去监管军粮了。

    于是兖州军粮库监管的重任也就随之转到了吕旷的头上,正所谓不知道真相的人往往可以活的很轻松。

    吕旷负责监押军粮,兖州城中剩多少粮食,整个兖州城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负责兖州城外就食于军的三万难民,能够撑着他们到秋种都是够呛!

    再加上青徐那边逃难过来的十万难民,开什么玩笑?

    审配这边动动嘴唇就说要放粮,真当他吕旷是蠢货不成?

    他吕旷是武将,可也不是真的脑子空空!

    现在有粮食放粮没问题,可一旦没有粮食供应了,到时候饥民们闹起事来,建议开仓放粮的审配不会出什么事。

    他吕旷负责监管军粮库,到时候肯定第一个被借去脑袋安抚民心!

    千万别以为临战之前军粮不足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借个军粮官的脑袋安抚大众是曹老板的专利。

    事实上,这一套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被天下诸侯们玩腻了。

    毕竟,杀一个粮官能够换来起码数日军心不乱,放在一场大战中都足以扭转战局了。

    这样的好生意,为什么不做?

    见到吕旷反应这么激烈,审配也意识到自己方才说的话却是有些不负责任了。

    但眼下的情况摆在这里,哪怕吕旷吼的再委屈再愤怒,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见到吕旷涨红着一张脸,一副审配再敢提放粮他就拼命的架势,一直在大堂正座上沉吟的袁绍终于出声了:

    “好了,吕旷将军也不必激动,审治中也暂缓提放粮之事,今日找诸位前来,一是说这白马津十万难民一事,第二,则是请诸位看看,这个法子可行不可行。”

    说着,袁绍拍拍手,他的身侧,早已准备好一份份卷椟的亲随急忙下阶。

    将那些卷轴依次分发给下面的河北众官员。

    这卷椟之上,自然便是袁谭所书的分粮就食,和救济站的安置法。

    见到袁绍似乎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原本有些焦虑的河北诸官也都是稍稍平复了一下焦虑的内心。

    各自展开手中的卷椟,却是细细阅览下去,只是看了前面分粮就食之策。

    逢纪等人却都已经忍不住有些惊愕的抬起头,彼此对视一眼。

    显然,袁谭提出的建议,给了他们极大的启发和震撼!

    “分粮就食……分粮就食……此法大善!我早该想到的!”

    而一旁的审配已经沉不住气了,忍不住击掌赞叹,原本紧皱的眉头尽数舒展开来。

    对袁绍拱手贺喜道:

    “恭喜主公喜得良策,但不知,此策是哪一位贤人所献?可否请出,让我们结识一二?”

    原本袁绍在接到袁谭的书信时,对于袁谭提出的方略,还有些定不准。

    他是有些才略,但说到底,袁绍自出生以来便一直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些涉及到具体实施的救灾方略,他袁绍哪里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只是看袁谭在方略上写的实在是头头是道,颇为有理有据,这才让袁绍动了心。

    不过,说到底,袁绍对于袁谭提出的这个方略,本身还是有些怀疑的。

    倒不是怀疑袁谭的用意或者别的什么,而是怀疑袁谭这个方略的可行性。

    毕竟,当下的河北,提起袁谭的名字,哪怕心里对袁谭的观感再差,提起袁谭。

    依旧要咬着牙点头承认,袁谭此子,在带兵作战的能力上,实在是出类拔萃到堪称天下绝顶。

    而至于说诗词歌赋?

    有昔年在邺城文会上那一次的表现,即便是再心高气傲的士子,也要点头认可,袁谭的文学上造诣也是相当不错。

    可这种切实的实践工作,袁谭到底表现如何,不要说河北诸官了。

    便是一直对袁谭信任有加的袁绍都定不准。

    毕竟,这赈灾一事,事关重大不说。

    其一不是带兵征战,其二不是风花雪月的文会论诗。

    袁谭到底行不行,袁绍实在没有底气。

    但现在,审配的反应,和逢纪郭图等人的震惊,却是让袁绍忍不住露出了得色。

    看来,他的儿子,不仅武略出色,在这济世安民之道上,也是相当不凡啊!

    不过,袁绍到底还是沉住了气,不急于说出袁谭的名字来,而是笑着摆手道:

    “正南啊,你先不要急着问谁人献策,且先完手上的方策,再说是否可行。”

(https://www.bqduo.com/biquge/83_83921/c40521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