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袁家逆子 > 第二百九十一章:曙光初现

齐候府,设长史一人,负责处理四部一院递交上来的各种事务,择其中重要,紧急的事务,交给袁谭处理,同时给袁谭提供建议,俸比八百石。

    长史以下,设左右参议两名,俸比六百石,令史四名,俸比四百石。

    作为长史日常工作的协助。

    这七人,构成了袁谭内部的一个参谋团体,长史的位子,袁谭准备留给徐庶。

    至于左右参议,还有四名令史,眼下暂且空缺着倒也无妨。

    等日后再慢慢补上就是。

    齐候府下设四部一院。

    分别是担任民部郎中的诸葛瑾,负责处理徐州民政事务,包括且不限于赈灾救民,清理赋税等等,同时还兼具了后世六部中户部官员的一部分权责,负责统计每年的年入。

    担任吏部郎中的陈登,负责监察官员,给出升迁或贬谪建议。

    担任礼部郎中的荀彧,负责对外交流和交易的事务。

    然后是担任兵部郎中的高览,负责军事上的事务。

    最后,则是比较独特的将作院,比起后世的工部,将作院纯粹以匠师为主,对于技术的看重要远远超过后世任何一个朝代。

    也算是袁谭的独创了,专门负责打造各类器械。

    有了这样一个明晰的架子构建起来,原本有些混乱的徐州大小官员们,总算是恢复了秩序。

    只是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各个官员们心中藏着什么样的计较,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或是感慨汉室衰微,野心家辈出,甚至到了今日连遮掩都不去做。

    又或是欢欣鼓舞,觉得自己有望成为从龙之臣,一人得道,将鸡犬升天,以至于弹冠相庆欢饮达旦。

    然后当晚就被新官上任的陈登领着手下的院曹令史抓了回去,官职一撸到底之类。

    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

    总之,随着四部一院官职的推行,徐州的工作效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了起来。

    二月中旬刚刚过去,荀彧那边,便送过来了一封奏报。

    徐庶看着手中的奏报,一边走入侯府,一见到袁谭,便是拱手说道:

    “君候,荀郎中那里的奏报送到了。”

    徐庶之前一直在袁谭安排给他的宅子中苦读《六韬》,眼下已是稍有心得。

    但即便如此,当接到袁谭任命他为齐候府长史的通知时,徐庶还是有些忐忑。

    他之前只是游侠儿,就算混出了一个颍州大侠的名号,也不过是民间的一个平头百姓而已。

    对于自己的才能,到底能否胜任这个位子,徐庶心中并没有底气。

    毕竟,侯府长史,哪怕在徐州官制没有改革之前,都是位高权重的职位。

    专门负责处理侯府一切事务,并为齐候袁谭出谋划策。

    而在官制改革之后,齐候府长史更是一跃成为了整个徐州,都炙手可热的位子。

    虽然俸比八百石,只相当于下面四部的院曹,但谁都知道,这侯府长史,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徐州二把手的位子。

    不是真正为袁谭所信任的近人,想要坐到这个位子上,根本是痴心妄想。

    并且,得到袁谭信任,只是第一步,关键还需要能力!

    能力如果不出众,坐到高位,最后的下场不过是一地鸡毛而已。

    所以徐庶这些天所顶着的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自己这位新任长史的想法,袁谭自然清楚。

    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口。

    毕竟,压力也是动力,而如徐庶这样的,堪称璞玉的英杰,正需要在压力的磨炼下,才能够绽放出璀璨光华。

    所以袁谭也乐得,在这几日做一个撒手掌柜。

    反正徐州是百废待兴,各个郡城的官员空缺不少,事务虽然多,但很多都是杂事。

    交给徐庶处理也无妨。

    而且,要不是这些空缺的大量官位,徐州的官制改革,还真不一定就能够这般顺利推行下去。

    毕竟这样的改革,毫不客气的说,几乎是将那些地方世家盘子里的奶酪。

    不,应该是将他们装奶酪的盘子都给砸掉了,直接又换了一个名为四部一院的新盘子。

    要不是陈登之前杀了一批,更早之前袁谭进攻徐州时又收拾了一批世家豪族。

    估计现在,徐州的事务还处于一团混乱之中呢。

    但,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徐庶处理,去让他好好锻炼,但有些事情却必须要由袁谭亲自接手。

    眼下荀彧送过来的这封奏报,便是属于要袁谭亲自处理的那一类。

    向江东出售铠甲兵器的事情,算是这段时间徐州的头等大事。

    所以在接到任命后,荀彧便直接马不停蹄开始了筹划,三日内便将相应的规划上报了过来。

    袁谭扫了一眼,微微点头。

    不能不说,荀彧确实无愧曹操正史上吾之子房的评价,考虑的种种事情相当全面。

    在荀彧的奏报中,荀彧表示,若是直接徐州铠作为主要出售的铠甲的话。

    不仅徐州这边产量很难跟上,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可测的后果。

    孙策虽然困守江东,但小霸王的野心可称得上一句雄心勃勃,对于弄死了他老爹的刘表更是深恶痛绝。

    这两年虽然主力一直在江东南部,每天吃饭睡觉打山越。

    但直属于小霸王的精锐部队,却自始至终都是在夏口附近游弋巡逻,时刻盯着荆州南部的防线。

    一旦黄祖有所松懈,袁谭敢断言,这位小霸王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对荆州下手。

    而徐州铠的出现,则会让本来在战力上就相对弱势的荆州军,和江东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万一真让孙策跨过长江,即便打不下荆州,只要打下夏口、江陵,在长江以北立足站稳。

    就会对袁谭乃至整个河北接下来的方略部署,起到巨大的阻碍。

    虽然从个人感性的角度,袁谭对于这位年少有为的小霸王,观感不差。

    但正如荀彧在奏报中所说的那样,对于徐州乃至整个河北来说,死掉的小霸王,或者退一步,困守江东只能打山越出气的小霸王。

    才是真正的好霸王。

    出于这样的考量,荀彧在奏报中给出了第一批出售给江东的铠甲意见。

    徐州铠两千套,按照每套两万四千钱的售价。

    除此之外,之前攻克徐州时,收缴降兵,从战场上回收来的那些常规铠甲,经过将作院修补之后。

    大约有三万八千套,加在一起,合计四万套铠甲。

    作为第一批出售给江东的军备。

(https://www.bqduo.com/biquge/83_83921/c4053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